Mike11 ---11---(NAM)降雨径流模型基本介绍
# Mike11 ---11---(NAM)降雨径流模型基本介绍
发布于新浪博客,时间:2009-03-11 13:58:58 原文 (opens new window)
NAM模型是一个确定性、集总式、概念性模型。
需要的数据:
气象数据
- 降雨:一般情况,日降雨资料就已足够;降雨资料的时间间隔可以随意,模型将根据模拟步长进行适当的内插。某时间降雨量数据为此时间累计值。
- 蒸发:如果是日模拟步长,则可以采用月蒸发数据(此时使用日蒸发数据对模型的计算没有任何提高)。如果是较小的模拟步长,则需采用日蒸发数据。亦为时间累计值。
- 气温:当考虑融雪模型时,气温数据时间需与模拟时间步长一致。此数据为此时间内平均值。
- 辐射:可选项,为时间内平均值。
- 面加权平均:可根据Thiessen 多边形法计算求得,或人为输入;用户可以设置多大8种权重组合,对已给定权值的站点,如果在模拟时期发生缺失数据情况,则加权程序会自动重新分布权值,所以也没有必要对所有可能出现缺失数据的站点设置权重组合,或者用户可以对不确定的站点设置权值为-1,代表缺失数据;对于既存在日时间记录降雨的站点和小时时间记录降雨的站点的情况,流域平均面雨量可根据高频记录站点加权平均确定。也可以,根据所有站点数据确定日平均雨量,然后小时记录站点资料将此日雨量按时间进行分布。
水文数据
- 流量:流域出口处的流量实测值,与模型计算值进行比较,以保证模型的计算和校正。此数据为时间内平均值。
- 灌溉:如果包含灌溉模块,需额外引入有关灌溉的雨量时间序列。
- 地下水抽取量:当地下水抽取对流域地下水位及基流有较大影响时,需引入时间序列抽取量。此数据为时间内累计值。
模型结构:
积雪蓄水层
- 假设当气温大于一给定的基准温度(T~0~)时,开始融雪,当融雪产生的水量大于融雪层蓄水能力时,开始对地表层贡献降水。
- 可设置随季节变化的融雪系数,以及随地形高程分区的分布式融雪模型
地表蓄水层
- *Umax,*由于植物截流储蓄、洼地或耕地等地表储蓄的水量,此部分水量会随着蒸发和水平的渗漏逐渐减少。如果是蓄满状态,则多余的一部分水量将形成地表径流(Overland flow)流入河道,另一部以渗透的方式流入植被根区蓄水层及地下水蓄水层。
- 如果地表蓄水量还不能满足蒸发量(U < E**p),则剩下的蒸发耗水量从根区蓄水层根据根区含水量情况确定。
- 当根区含水率(L⁄L**max)达到壤中流临界值(TIF)时,则产生壤中流(Interflow)。
- 径流和壤中流的汇流根据线形水库理论进行计算。
根区蓄水层
- *Lmax,*地表以下植被根区所及区域,此区域土壤含水量对补充地下水及是否产生地表径流及壤中流都有很大的影响。
地下水蓄水层
- 当根区含水率达到地下水补给临界值(TG)时,则开始补给地下水。
- 基流(Baseflow)产生于地下水蓄水层,根据线形水库理论进行计算。
灌溉模块
- 当要考虑全流域的水量平衡、灌溉区渗透及地下水补给情况,以及研究流域内各种不同径流类型(地表径流、壤中流、基流)的分布情况时,需增加灌溉模块。
- 灌区为一独立的子流域,采用独立的模型参数进行计算,最后通过Nam模型将计算的径流量联合。
- 主要是对灌区的渗透系数进行设置,可以是时间序列的。以及对灌区植被对水量的损失系数、操作性(灌渠渗漏、非法取水等)损失系数等的设置。